诺曼·李尔(Norman Lear)去世了。他是作家、导演和制片人,曾以《一家人》(All in the Family)和《莫德》(Maude)等热门话题彻底改变了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并将政治和社会动荡带入了曾经与世隔绝的情景喜剧世界。他享年101岁。
李尔家人的发言人劳拉·伯格霍尔德(Lara Bergthold)说,李尔周二晚上在睡梦中去世,家人在他洛杉矶的家中陪伴着他。
李尔是一位着眼于主流娱乐的自由主义活动家,他创作了大胆而有争议的喜剧,这些喜剧受到长期以来必须通过晚间新闻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电视情景喜剧观众的欢迎。他的节目定义了20世纪70年代及之后黄金时段的喜剧,开创了罗伯·莱纳和瓦莱丽·波提纳利等年轻演员的职业生涯,并使卡罗尔·奥康纳、比·亚瑟和里德·福克斯等人成为中年超级明星。
他的标志性作品是《一家人》(All in the Family),这部作品占据了当天的头条,同时也借鉴了李尔王对他暴躁父亲的童年记忆。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越南战争是这部情景喜剧的爆发点,主角是蓝领保守派阿奇·邦克(奥康纳饰)和自由派女婿迈克·斯蒂维克(赖纳饰)。简·斯台普顿饰演阿奇困惑但心地善良的妻子伊迪丝,莎莉·斯特拉瑟斯饰演邦克夫妇的女儿格洛丽亚,她经常为丈夫的利益与阿奇发生冲突。
在20世纪70年代初,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仍然包括像《露西来了》(Here 's Lucy)、《艾恩赛德》(Ironside)和《硝烟》(Gunsmoke)这样的老式节目,尽管这个行业开始发生变化。李尔的主要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将很快实施“乡村大清洗”,取消《比佛利山庄》(The Beverly Hillbillies)和《绿亩》(Green Acres)等备用节目。1970年9月,开创性的情景喜剧《玛丽·泰勒·摩尔秀》(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在CBS首播,比《一家亲》(All in The Family)早了几个月。该剧讲述的是明尼阿波利斯一位单身职业女性的故事。
李尔说,但是ABC电视台两次拒绝了《全家》,CBS电视台一开始也不愿意接这部大胆的电视剧。当电视台最终播出《一家之主》时,它的开头是一条免责声明:“你即将看到的节目是《一家之主》。它试图以幽默的方式聚焦于我们的弱点、偏见和担忧。通过让他们成为笑料,我们希望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展示他们有多荒谬。”
到1971年底,《一家人》在收视率上排名第一,阿奇·邦克成为流行文化的常客,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也是他的粉丝。他的一些侮辱性言论成了口头禅,比如称他的女婿为“笨蛋”,或称他的妻子为“笨蛋”。他还会对任何胆敢占据他那把褪了色的橙黄色厢式椅子的人大吼大叫。这把椅子是纽约皇后区邦克家的中心摆设,最终成为史密森尼国家美国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的文物。
就连节目的开场也很有创意:阿奇和伊迪丝坐在客厅的钢琴前,高唱着怀旧的歌曲《那些日子》(Those Were the Days),伊迪丝尖声走音,阿奇低吟着“不需要任何福利国家”和“女孩就是女孩,男人就是男人”。
根据英国情景喜剧《至死不渝》(till Death Us Do Part)改编的《一家人》(All in the Family)史无前例地连续五年蝉联收视率冠军,并获得了四次艾美奖最佳喜剧类剧集奖,最终在1998年被五次获奖的《欢乐一家亲》(Frasier)超越。
李尔和当时的搭档巴德·约金(Bud Yorkin)的热门作品仍在继续,包括《莫德》(Maude)和《杰斐逊一家》(The Jeffersons),它们都是《全家》的衍生剧,都是俏皮话和社会冲突的成功结合。在1972年的两集《莫德》(Maude)中,主角(由亚瑟饰演)成为电视上第一个堕胎的人,在节目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阵抗议。尼克松本人也反对《一家亲》(All in the Family)中关于阿奇的一位密友是同性恋的那一集,他私下里对白宫助手发火,说这部剧“美化”了同性关系。
“争议表明人们在思考一些事情。李尔在1994年接受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采访时表示:“但你最好先笑一笑,否则它就是一只狗。”
李尔和约金还创作了《美好时光》(Good Times),讲述芝加哥一个黑人工人阶级家庭的故事;在《桑福德父子》(Sanford & Son)中,福克斯饰演垃圾场商人弗雷德·桑福德(Fred Sanford);《一天一天》(One Day at a Time)由邦妮·富兰克林(Bonnie Franklin)饰演一位单身母亲,波提纳尔和麦肯齐·菲利普斯(Mackenzie Phillips)饰演她的女儿。在1974- 1975年演出季,李尔和约金制作了排名前十的剧目中的五部。大约在同一时间,《一家人》开启了电视最伟大的晚间节目之一,CBS电视台周六播出了《李尔王》以外的热门剧集《M(星号)a(星号)S(星号)H》、《玛丽·泰勒·摩尔秀》、《鲍勃·纽哈特秀》和《卡罗尔·伯内特秀》。
已故的帕迪·查耶夫斯基(Paddy Chayefsky)是电视早期“黄金时代”的主要作家,他曾说,李尔王“把电视从愚蠢的妻子和愚蠢的父亲那里带走了,从皮条客、妓女、骗子、私人侦探、瘾君子、牛仔和小偷那里带走了,而他把美国人民放在了他们的位置上。”
李尔王的系列作品反映了他强烈的政治信仰,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使他能够以宏大的方式表达这些信仰。2000年,他和一位合伙人花814万美元买了一本《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并带着它进行了一次全国巡回演出。
1980年,他成立了非营利的自由主义倡导组织“美国人之道”,以回应保守派宗教团体日益壮大的力量。李尔在1992年接受《公益》杂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觉得杰里·福尔韦尔和帕特·罗伯逊等人“滥用宗教”。
“我开始说,这不是我的美国。你不能这样把政治和宗教混为一谈。他也是民主党候选人的积极捐助者。
带着这种苦笑和顽皮的船形帽子,李尔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着年轻的存在,直到90多岁还在继续创作电视节目,2017年为Netflix重新启动了《一天一次》(One Day at a Time), 2016年为纪录片系列《美国分裂》(America Divided)探索收入不平等。他还出现在两部纪录片中:2016年的《诺曼·李尔:另一个版本的你》(Norman Lear: Just Another Version of You),以及HBO 2017年拍摄的李尔和罗伯·赖纳的父亲卡尔·赖纳(Carl Reiner)等活跃的90多岁老人的纪录片《如果你不在讣告上,吃早餐吧》(If You 's Not in the Obit, Eat Breakfast)。
1984年,当他成为首批入选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名人堂的七人之一时,他被誉为“为电视带来现实主义的创新作家”。他后来获得了国家艺术奖章,并在肯尼迪中心接受了表彰。2020年,他以《在演播室观众面前现场直播:' All In the Family '和' Good Times '》的执行制片人身份获得艾美奖。
李尔王以惊人的程度战胜了艰难的电视赔率。他的电视剧至少有一部连续11年(1971-82年)进入黄金时段的前10名。但《李尔王》也有失败的时候。
包括《热血巴尔的摩》《帕默斯敦》和《又名巴尔的摩》。《巴勃罗》(Pablo)是一部罕见的西班牙裔电视剧,获得了评论界的青睐,但却找不到观众;其他作品,如《闪闪发光》(All That Glitters)和《南希·沃克秀》(The Nancy Walker Show),两者都没有获奖。他还面临着剧组成员的抵制,包括《好时光》的主演约翰·阿莫斯(John Amos)和埃丝特·罗尔(Esther Rolle),他们经常反对剧本,认为剧本对种族不敏感。福克斯也曾因为合同纠纷在1973年至1974年间缺席了八集,在季中中途退场。
上世纪90年代,带着一个新家庭回到邦克故居的喜剧《704豪泽尔》(704 Hauser)和政治讽刺剧《权力至上》(the Powers that Be)都是昙花一现。
与此同时,李尔王的商业行动几乎一直卓有成效。
李尔的前商业伙伴杰瑞·佩伦奇奥1990年对《洛杉矶时报》说,李尔在1974年创办了T.A.T.通信公司,成为“这艘船唯一有创意的船长”。该公司成为主要的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包括《一天中的一天》(One Day at a Time)和恶搞肥皂剧《玛丽·哈特曼玛丽·哈特曼》(Mary Hartman),李尔在被电视网拒绝后亲自发行了这部剧。
1982年,李尔和佩伦奇奥收购了Avco-Embassy Pictures,并成立了Embassy Communications,作为t.a.t.的继任者,成功涉足电影、家庭录像、付费电视和有线电视。1985年,李尔和佩伦奇奥以4.85亿美元的价格将大使馆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据报道,他们在一年前出售了他们的有线电视股份,获得了巨额利润。
到1986年,李尔被《福布斯》杂志列为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一,估计净资产为2.25亿美元。第二年,在与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Frances)达成1.12亿美元的离婚协议后,他没有入选。他们结婚29年,育有两个女儿。
1987年,他与第三任妻子、心理学家林恩·戴维斯(Lyn Davis)结婚,育有三个孩子。(弗朗西丝·李尔(Frances Lear)在1996年去世,享年73岁,她后来创办了《李尔杂志》(Lear 's),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李尔于1922年7月27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父亲赫尔曼·李尔是一名证券经纪人,曾因出售假债券而入狱;母亲珍妮特是一名家庭主妇,曾帮助启发了伊迪丝·邦克。诺曼·李尔(Norman Lear)在波士顿约翰·f·肯尼迪总统图书馆(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2004年露面时解释说,在他的记忆中,家庭生活就像一出情景喜剧,充满了怪癖和怨恨,“一群人生活在他们神经的末段和肺的最顶层。”
他的政治激进主义有着深厚的根基。1984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李尔回忆起10岁那年,他和俄罗斯移民祖父一起生活了两年。他的工作是把希安·塞科尔的信寄给富兰克林·d·罗斯福,信的开头是“我最亲爱的总统先生”。有时会收到回信。
“我的祖父很重要,这让我觉得每个公民都很重要,”他说。15岁时,李尔通过西联汇款向国会发送自己的信息。
1942年,他从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退学,加入了空军,并获得了空军勋章。战后,他在纽约从事公关工作,后来搬到了加州。
李尔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参加了包括“高露洁喜剧时间”在内的节目,并为玛莎·雷和乔治·戈贝尔等喜剧演员工作。1959年,李尔和约金成立了Tandem Productions,制作了《吹号吧》、《没有我就开始革命》和《美式离婚》等电影。李尔还执导了讽刺片《冷火鸡》(Cold Turkey),这部影片于1971年上映,由迪克·范·戴克(Dick Van Dyke)主演,讲述了一个小镇接受一家烟草公司提供的2500万美元戒烟30天的故事。
在他的晚年,李尔与沃伦·巴菲特和詹姆斯·e·伯克一起建立了企业信托基金,表彰那些对国家有长远影响的企业。
他还在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创立了诺曼·李尔中心,研究娱乐、商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2014年,他出版了回忆录《即使这样我也能体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