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分享 > 正文

这本书向新观众介绍了被遗忘的马来西亚艺术家

  

  

  已故马来西亚艺术家Sivam Selvaratnam(1937-2014)的布面丙烯作品《curouser》装饰了新书《Sivam Selvaratnam: A Life In Art》的封面。

  作为她的最后一幅作品,2014年的这幅画扩展了她对个人象形文字、有机形式和象征性想象的独特探索。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它探索了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将感伤的记忆与大自然的暗示融合在一起。

  由于西瓦姆终身的教学承诺,以及她丈夫维斯瓦纳坦·塞尔瓦拉特南(Viswanathan Selvaratnam)前往英国攻读研究生,然后在英国、新加坡和华盛顿特区的世界银行工作,她的绘画故事就像一个不完整的拼图。

  The newly-released book that celebrates Sivam’s contributions to the art world. Photo: Estate of Sivam Selvaratnam

  1979年至1989年,她在新加坡任教十年,最后担任国立专科学校艺术系主任和艺术选修课程协调员。

  在她6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只举办了两次个人艺术展:第一次是1970年在吉隆坡的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最后一次是2012年在马来亚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引人注目的“玛雅的狂喜”,那次展览让人们对这颗默默无闻的宝石有了诱人的一瞥。

  在《西瓦姆·塞尔瓦拉特南:艺术的一生》一书中,艺术家兼策展人西瓦拉贾·纳塔拉扬和特邀作家西里尔·佩雷拉从西瓦姆总共452件作品中挑选了200件作品,分为自然、神圣几何、Gerimis、纺织品(包括丝绸上的蜡染)、雨的颜色系列、珠宝、具象(包括曼彻斯特裸体和她2010年的自画像)、色度和音乐间歇的微妙共鸣等类别。

  艺术是她事业的核心

  作为一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西瓦姆享有非凡的职业生涯。

  她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艺术家兼教育家)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现在传奇的周三艺术团体(WAG)开始。

  尽管家境富裕的贾夫纳泰米尔族父母感到沮丧,她还是在哥打巴鲁的马来亚教师培训学院(Malayan Teachers ' Training College)继续学业,随后又在吉隆坡的专业教师培训学院(Specialist Teachers ' Training Institute)学习。

  A painting from Sivam's early career, 'Malapetaka' (1962), reflects her initial foray into the art world, capturing a moment of profound expression and experimentation that hints at the themes and techniques that would define her later work. Photo: Estate of Sivam Selvaratnam

  西瓦姆出生于雪兰莪州加江,1965年至196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获得印花纺织品学士学位和大专文凭,并于1987年在伦敦大学获得艺术与设计硕士学位。

  她曾在新成立的玛拉理工学院(现为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短暂任教,在那里她与其他非马来人教育家如奥马尔·詹姆斯·麦肯德里、乔利·高和多丽丝·蔡肖秋一起工作。

  作为WAG的中坚力量之一,与吴嘉翁、郑丽彤和朱基菲里等更知名的艺术家一起,Sivam悄悄地创作了一系列无可挑剔的作品,捕捉了生活中平静而又刺激的一面。

  除了《好奇》,这本书还展示了她的著名作品,如《带鸟的女人》(1958年)、《马拉佩塔卡》(1962年)、《伽亚特里咒语》系列(2011年)。

  A piece from Sivam’s 'Gayatri Mantra' series, exploring the spiritual and symbolic depth of the mantra, weaving together deep colours and shapes to embody the essence of sacred verses and their meditative significance. Photo: Estate of Sivam Selvaratnam

  展览还展出了《窗外的风景》,这是一幅纸上的plaka绘画作品,最初是送给哈里斯的,并于2008年,也就是哈里斯去世的前一年,归还给了她。

  其他亮点包括圣所(1959),神圣几何(1966),橘山(1968)和尼卡(1961,国家美术馆收藏)。

  藏品还包括诺拉(1961年,国家美术馆收藏)和莫宁·拉格(1994年,国家银行收藏)。

  多样化的工作主体

  西瓦姆的灵感是广泛的,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Der Blue Reiter, The Blue Rider艺术团体)和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元素。

  她还热情地探索了蓬勃发展的印度现代主义,如拉贾·拉维·瓦尔玛、阿姆丽塔·希尔·吉尔和孟加拉文艺复兴时期的泰戈尔,深深地沉浸在印度文化和传统音乐中,这在她的一些作品中得到了呼应。

  在当地,她被拿督赛义德艾哈迈德贾马尔艺术作品的象征主义所吸引。

  A work titled 'Sacred Geometry' showcases Sivam’s mastery in blending intricate patterns with profound symbolism, illustrating her deep exploration of geometric forms and their spiritual resonance. Photo: Estate of Sivam Selvaratnam

  她多样化的作品为她赢得了“马来西亚女马蒂斯”的称号。

  西瓦姆还热衷于时装设计,创作了马来西亚阳光裙(Malaysian Sunshine Dress)等作品,以及版画,包括木刻和油布雕刻技术。

  她对色彩的运用从充满活力到柔和,从俏皮到坚忍,展示了一系列丰富的排列,比如同步对比。

  她的作品与不同的时代和趋势相交叉,跨越多种媒介,涵盖了具象、抽象(有机和几何)、图案、奥菲斯特甚至波普艺术的图腾。

  以西瓦姆的艺术作品为特色的三个著名群展是:“你是女人:马来西亚女性艺术家早期历史小品”(Galeri Chandan, 2009)、“织物艺术”(国家银行,2014)和“虚幻交易:马来西亚抽象艺术六十年”(国家银行,2017-2018)。

  由佛经基金会和国家视觉艺术发展委员会出版的《西瓦姆·塞尔瓦拉特南:艺术生活》既是她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生涯的宝贵记录,也是她与89岁的维斯瓦纳坦52年爱情故事的证明,维斯瓦纳坦坚定地支持她的艺术梦想。

  它在吉隆坡的佛经舞蹈剧院和国家美术馆可以买到。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