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2岁的吉莎·s (Geetha S.)来自森美兰州的雪伦班(Seremban)时,她从未意识到这将“迫使”她暂时离开社交媒体。
“我收到了很多恶毒的评论,这些评论甚至与舞蹈无关,”她说。
她说,这些评论既残忍又伤人:“你看起来太蠢了,连个像样的视频都不会拍,别发了!”“你太胖了,在你敢上传自己的视频之前,你应该减肥!”;“嗯,丑……(贬义词)滚下社交媒体舞台!和“你看起来像个荡妇!”这只是喷子们的一些评论。
“一开始,我忽略了他们,但这些评论变得越来越残酷,直到我再也无法忍受。我变得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她承认。
Geetha向她的家人和朋友倾诉,其中一些人建议她远离社交媒体。她透露,这段经历促使她寻求心理健康咨询,她说这“真的很有帮助”。
吉塔说她真的觉得被欺负了。她知道一些名人和社交媒体上有影响力的人受到网络欺凌和网络欺凌,以至于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很感激并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没有走到那种地步。她很感激家人、朋友和心理健康顾问给她的爱和支持。
“我被告知的一件事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对你说的话或对你的评价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情况,因为他们通常是基于自己的不安全感、偏见和负面经历来说话的。’”此外,“为什么你会让一个陌生人来决定你对自己的感觉?”她补充道。
作为治疗的一部分,Geetha说她已经远离社交媒体平台很长一段时间了。尽管她想念看朋友们的更新,想念在社交媒体上和他们聊天,但现在“一切都很安静、平和”。
最近,一名30岁的马来西亚社交媒体网红Rajeswary Appahu——社交媒体上的名字是Esha——在向警方报告了网络欺凌者的死亡和性侵犯威胁后的第二天被发现死在家中,这一事件上了新闻,突显了网络欺凌的潜在危害。伊莎声称,她在直播节目中受到TikTok上一个人的威胁和骚扰,这个人也使用了她的照片,并对她进行了严重威胁。
网络喷子和网络欺凌是两种经常发生的网络虐待。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区别trolling和网络欺凌的是这两种有害行为背后的意图。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定义,网络欺凌是“使用数字技术的欺凌”。
“它可以发生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平台、游戏平台和手机上。这是一种重复的行为,旨在吓唬、激怒或羞辱那些被攻击的人。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散布关于某人的谎言或发布令人尴尬的照片或视频;通过通讯平台发送伤害、辱骂或威胁信息、图片或视频;冒充他人,或者通过虚假账户向他人发送恶意信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网站上表示。
在她的研究“马来西亚年轻人中的网络欺凌:性别、年龄和上网频率的作用”中,马来西亚研究人员Vimala Balakrishnan教授博士发现了上网频率和网络欺凌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那些每天上网两到五个小时的人比那些上网时间少于一个小时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网络欺凌和网络受害的趋势也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而上升。
根据2022年发表在《国际法律、政府和传播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马来西亚的网络欺凌:对现行法律的分析”,网络欺凌对受害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往往比传统欺凌更严重。报告称,网络欺凌者的匿名性加剧了他们的情绪压力和消极想法,因为受害者无法识别施暴者。
虽然网络欺凌通常更个人化——网络欺凌者认识他们的受害者,并且网络虐待是有针对性的和重复的,但网络挑衅通常是随机的。“喷子”通常会在不认识的人的帖子上发表令人讨厌和挑衅性的评论,以激起任何人的回应。
报告,报告,报告
来自马来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Vimala博士说,网络欺凌的问题(尤其是当(成年人担心的是)大多数受害者不会说话关于他们因为羞愧或尴尬而经历的事情。
“他们认为被网络欺凌或骚扰是软弱的表现,所以他们把这件事藏在心里。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人们需要知道,这种现象影响着每个人,无论年龄大小。这不仅仅发生在孩子身上,”她说。
如果一个人觉得他/她在网上被欺负,他们可以做几件事:首先,阻止肇事者;然后向平台报告,Vimala博士说。
“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允许人们屏蔽他人。举报行凶者也没什么好羞愧的。这也延伸到旁观者或目击某人被拖钓或网络欺凌的人,因为他们也可以举报肇事者,”她说。
“如果你受到网络欺凌,你也可以向警方和MCMC报案。立即收集证据(在犯罪者删除帖子之前)-这些可以是截图,用于实施行为的特定链接,犯罪者的个人资料或时间戳。如果受害者需要当局删除帖子,同样的程序也适用,”她补充道。
学生洛林·周(Lorraine Chew)表示,她已经一年多没有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了,因为社交媒体“引起焦虑”,让她的自尊受到“巨大打击”。
“我以前每天都会在Instagram上发布自己的OOTD(每日着装)照片。这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除了记录我每天穿什么之外,我没有任何其他的动机。我认为这也激励我打扮得漂亮,这很有趣,”她分享道。
她说,她从朋友和熟人那里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
“但也有一些非常刻薄、肮脏的评论,真的很伤人。虽然只有几张,但我发布的每张照片上都有这样的评论,感觉它们是故意要诋毁我的:比如,评论我的身材,如果我穿得稍微暴露一点,就会说我是荡妇。太可怕了。一开始,我只是关闭了评论。但那些早先的评论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我发布一张新照片时,评论都会嘲笑我。
“这可能看起来很傻,但这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很糟糕,我再也没有信心上传自己的照片了。所以我停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想再上Instagram了,”周说。
Professio印度赛城大学心理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家Anasuya jegathvi Jegathesan博士建议不要与网络恶霸或网络喷子交往。
“不要参与,除非你真的想指责他们的网络欺凌或网络挑衅。但它仍然会对你的精神和情感造成巨大的伤害。”
她解释说,不参与意味着“忽视他们,不回应他们”。
相反,她建议寻求家人和/或朋友等亲人的支持和帮助。
她说,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或孩子,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要在网上随意回应陌生人,也不要情绪化。例如,有些人会回击他们的“喷子”,并通过讽刺来扭转局面。但关键是,不要让互联网上一些随机的陌生人介入你的生活,因为他们甚至不认识你,”Anasuya博士说。
恶霸为什么要欺负别人?
维马拉博士表示,网络恶霸或网络喷子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报复。
“网络恶霸和网络喷子的一个关键动机是报复。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回报机制——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令人反感的内容,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这些内容在几秒钟内就会迅速传播,而且这些内容通常会被其他人夸大。通常情况下,受害者和施暴者彼此认识,或者是一个已知的人物。
“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种欺凌受害者的循环。曾经遭受过严重伤害的人最终可能会欺负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能都不认识对方,”她说。
还有一些人“只是为了好玩”,包括成年人。
“她说,很多人不知道在区分无害的玩笑和欺凌或虐待时该在哪里划清界限。”
禁止抖音是解决办法吗?
根据Vimala博士的说法,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别人谈论我们、恶搞我们、取笑我们的帖子等等,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选择如何反应。
她建议说:“所以只要阻止并继续前进。”
“听到人们公开诽谤和羞辱我们是非常痛苦和痛苦的。即使一个人阻止了冒犯者,受害者经常会继续思考他说过的话。有时,他们更担心其他人——那些可能看到这些帖子的人,他们的看法等等。这需要强大的精神和情感力量。与人交谈——朋友、家人或咨询师。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网络欺凌,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不仅在马来西亚,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这必须停止。我看到很多人要求禁止抖音(这也可能包括所有社交媒体平台)——这并不能解决网络欺凌问题,因为他们会找到其他方法,”她补充道。
她认为,解决方案不是关闭或禁止这些平台。
Vimala博士强调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来保护人们免受网络欺凌。
“马来西亚仍然没有针对网络欺凌的法律,这是迫切需要的,”她说。
“作为个人,我们有责任对此做点什么。首先,接受这个事实,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们自己。学会区分什么是攻击和什么是网络欺凌——如果只是攻击,那就阻止。如果是网络欺凌,那么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阻止并报告,”她重申。
“生活很重要,许多网络恶霸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行为的有害后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从事这种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无论如何,如果内容是一个虚假的指控或令人尴尬的事实-这是不值得伤害自己的回应。它会过去的。如果情绪受到影响,寻求帮助。没有人需要独自对抗它,并且知道你并不孤单,”Vimala博士总结道。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