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名叫金波的小公象成了媒体的宠儿。2014年,人们在沙巴州Sg Lokan的一处庄园里发现了这只只有两周大的大象,它被拯救了。这只顽皮的厚皮动物会和它的看护人亲近,一口气吞下2.5升牛奶。
Jimbo的一位看护人这样形容这只动物:“可爱、淘气的小巨人”。
金宝和另一头雄牛犊Tun Tan——它跟着拖拉机回到工人宿舍后也得到了救援——曾经被摄像机拍到贪婪地从饲养员手里拿着的奶瓶里吮吸牛奶,这一可爱的镜头让它们名声大开。
但两年后的2016年,两只幼崽都死了,还有另一只从沙巴特鲁庇德获救的雄性幼崽也死了。
是什么导致这些小象在几天内相继死亡?这是距离沙巴东海岸山打根约25公里的西皮洛克猩猩康复中心的动物之家最大的谜团。各种各样的理论层出不穷,包括蛇咬伤的可能性。
五年后,经过大量研究,《病毒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这些小牛死于大象嗜内皮疱疹病毒出血性疾病,俗称EEHV HD。
根据一份题为《马来西亚首次报告的大象嗜内皮疱疹病毒感染性出血性疾病病例》的病例报告,Jimbo在该病出现临床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一周后又死亡了第三头小牛,两天后又死亡了Tun Tan。
虽然这种具有高度破坏性的疾病是亚洲、北美和欧洲圈养亚洲象幼崽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婆罗洲幼崽中的这一病例是马来西亚首次发现该病毒。
问题是,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现在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圈养大象中也发现了这种情况。
从吉隆坡出发,沿着东海岸高速公路驱车两小时,就能到达位于彭亨州兰昌瓜拉甘达的国家大象保护中心。对于想要近距离观察这些巨人的一日游游客和自然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地方。
据估计,在马来西亚半岛,有1500只Pak Belalai,这是当地人对它们的称呼,除此之外,在沙巴还有1000到1500只他们被不同的土著民族称为neneek, Aki和Liman。
自1986年以来,亚洲象就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威胁,从偷猎和栖息地破碎到被车辆或偶尔的火车碾过。
根据马来西亚野生动物和国家公园部门(Perhilitan)的说法,在吉隆坡甘达的收费中筛选EEHV是该国国家大象保护行动计划2.0的目标之一。
“这是为了提高我们监测圈养大象健康状况的能力,”该机构在回复《星报》询问的电子邮件中说。
“根据筛查结果,可以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2020年2月和9月,研究人员对该中心的圈养大象进行了两次采样。在这两种情况下,收集了来自33只个体(17只成年,9只亚成年,6只幼年和一头小牛)的222份样本,包括躯干洗涤,全血,口腔和直肠拭子样本。
根据这项研究,“分子检测方法是利用针对聚合酶U38基因区域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显示,33人中有12人是eehiv阳性,年龄从2个月到15岁不等,男女都有。”
该研究补充说:“这标志着马来西亚半岛圈养大象中首次发现了EEHV和亚临床感染,强调了迫切需要加强医疗管理,以保护这些宏伟的动物,以便在未来采取更好的保护管理策略。”
研究发现,尽管是EEHV阳性,但大象表现出良好的健康状况,表明无症状感染了EEHV。
这篇题为《通过分子方法检测马来西亚半岛圈养亚洲象(大象maximus)的亚临床EEHV感染》的论文发表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同行评审在线期刊《兽医综合科学》上。该论文的作者是Millawati Gani, Kayal Vizi Karuppannan, Mohd Firdaus Ariff Abdul Razak和Ahmad Azhar Mohammed,他们都来自Perhilitan。
该研究说,沙巴的病例引起了人们对马来西亚半岛大象之间潜在感染的担忧,从而促使人们呼吁对这种疾病进行全面的筛查和监测。该研究补充说,马来西亚对EEHV的监测仍然不足。
“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亚洲象种群中建立感染的早期检测能力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很重要,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圈养大象管理的基线数据库,”研究人员说。
EEHV是一种疱疹病毒,当传播给年轻的亚洲象时,可引起高度致命的出血性疾病,某些类型的受感染动物死亡率高达80%。
虽然它可以通过快速应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治疗只对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有效。
Perhilitan说,在这项研究中进行的测试是第一次使用分子技术在大象中进行EEHV筛查。
“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在圈养的大象中发现了阳性病例。仅通过身体检查很难发现这种疾病,受感染的动物不会表现出任何早期症状。
“因此,在进行分子筛选之前,该部门没有任何关于大象因EEHV死亡的数据,”Perhilitan说。
展望未来,该部门表示将对EEHV进行更多的筛查。
“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对所有圈养的大象进行病毒筛查。
“对于野生大象,Perhilitan自2021年以来一直在易位手术期间从这些动物身上收集样本,以筛查包括EEHV在内的疾病。”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大象管理和生态项目首席研究员黄义芬副教授表示,Perhilitan和沙巴野生动物部门所做的努力应该得到赞扬、鼓励和进一步的支持。
“我们需要更多的医学研究能力来监测圈养大象和野生大象,特别是在开发不需要血液检测或洗鼻样本的非侵入性方法方面。
她指出:“通过拥有开展研究的资源和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大象种群的状况。”
Wong说,她经常听说EEHV被报道为圈养的幼象和幼象死亡的原因。
“世界上许多领先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医疗机构都有专门的资源来寻找治疗这种病毒的方法,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开发阶段。
她说:“Perhilitan的这项特别研究强调了马来西亚半岛圈养的大象种群确实存在EEHV的风险。”
Wong说,尽管这项研究发现,一些圈养的大象尽管携带了不同的病毒变体,但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一头从野外获救的两个月大的小象实际上死于病毒。
人们对EEHV对野生亚洲象种群的影响知之甚少,但研究人员知道,并不是所有野生的幼象都能活到成年。
“有疾病、受伤或幼象被象群遗弃的情况,但仍需要在该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受影响的种群比例。”
王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半岛还是在沙巴,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仍然是野生大象的一个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了车辆与大象相撞导致幼象和幼象死亡的案例,并导致车辆损坏和人员受伤,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一起特殊案件中,汽车司机死亡。
“太悲惨了。”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