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帕:在小甘pung Sungai Bindu的中心,梦想似乎总是遥不可及,一个11岁的女孩想要自己的房间的简单愿望实现了。
阿丽卡·哈纳塔(Alyka Harnata)将第一次在一个她可以称之为自己的空间里醒来,不再担心屋顶漏水或住在狭窄的房间里。
“我一直想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样我就可以安静地学习了。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我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继续我的学业,”阿丽卡说,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如果我母亲还在这里,那就更好了,”她若有所思地补充道。
艾丽卡的母亲三年前死于肾病。现在,她与40岁的父亲巴赫·朱加·巴赫赫姆和16岁的弟弟赫斯克·伊涅斯住在一起。
尽管很小,Alyka已经肩负起做饭和照顾家人的责任。
巴·朱加(Bah Juga)是一所学校的保安,月薪1500令吉。
在得到新家之前,奥朗阿斯利一家住在一个自建的小木屋里,只有一台风扇可以降温。
他们550平方英尺的新房子有三间卧室,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空间。
Bah Juga无法掩饰他的欣慰,他说:“有了新家,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漏水或下雨时洪水泛滥了。我们晚上可以安心睡觉了。”
39岁的巴赫·田·巴塔林(Bah Tian Bahtalin)也感受到了得到新房子的喜悦,他的家人很快就会得到一套三居室的混凝土房子。
他说,一旦电力供应接通,他们就会搬进新家。
“我是一个种植园帮工。我的月收入是RM700到RM800。我们只有在有工作的时候才能拿到钱。”
他和37岁的妻子艾米丽·阿朗(Emily Alang)以及三个孩子(分别是3岁、12岁和16岁)住在一间小木屋里,一下雨就会被水淹没。
他说,正因为如此,这个家庭在他们新的、坚固的砖房里非常需要安全和稳定。
Bah Tian对Yayasan My First Home (YMFH)表示感谢,因为它让他的家人有了更好的未来。
该基金会成立于2022年,由其主席丹斯里陈志勇(Tan Sri Vincent Tan Chee Yioun)注资500万令吉,为首批受助人提供首付款、法律和评估费用等。
Tan说,基金会的使命是为服务不足的社区带来快乐和变革,从原住民开始。
“这些房屋不仅仅意味着庇护;它们代表着个人和家庭的安全、稳定和尊严。
昨天,在甘榜Sungai Bindu,他在向Bah Juga和Bah Tian介绍新家后说:“一个安全而合适的房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
Tan还谈到了企业和富裕的马来西亚人介入帮助的必要性。
“通过为低收入人群建房,我们不仅帮助他们实现居者有其屋,而且支持政府的努力。
“YMFH致力于通过提供安全住房来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我们邀请利益相关者合作,支持这些有影响力的举措。”
该基金会的倡议是用混凝土房屋取代破旧的竹结构,已经看到了250多个家庭和个人寻求帮助的巨大需求。
每栋房屋的建造成本约为6万至6.5万令吉。
YMFH总经理Nambee Ashvin Nambiar表示,今年全国范围内还将为原住民建造20到30套房屋。
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伟说,由于律师费和电费等额外费用,拥有一所房子对B40群体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说:“这项计划不仅帮助了政府,也展示了包括企业在内的私营部门如何做出重大贡献。”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