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称,过去10年,行政公寓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但仍然很受欢迎。
市场观察人士告诉中央通讯社,房价与房地产市场的其他部分同步上涨,原因是土地、建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每平方英尺的均价从2014年的约800新元(合595美元)涨至如今的约1500新元。
上个月在武吉巴督启动的最新EC项目Lumina Grand已售出70%。
买家中有席琳·吴(Celine Ng)和她的丈夫阿尔文·陈(Alwyn Chan),他们以约130万新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三居室。
这是他们第二次购房,此前他们住在一套三室的按订单建造(BTO)公寓。
“它比私人住宅便宜,(建造)大约需要3年,而不是5年,”吴绮莉在谈到决定在该开发项目中获得一个单位时表示。
她说,另一个考虑是,搬家可以让他们离她哥哥更近。
这对夫妇计划在10到15年后卖掉这处房产,那时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是3岁和5岁。
她补充说:“我们的思考过程有点像资产增值,希望当我们卖掉公寓时,我们能得到一些退休后的钱。”
房地产经纪公司ERA的Jasmine Chan表示,对共管公寓的需求依然强劲,尤其是那些更喜欢住在共管公寓而不是公共公寓的购房者,但鉴于共管公寓的外观、感觉和设施与私人共管公寓相同,他们正在寻找更便宜的选择。
作为集团高级执行部门董事,陈女士指出,ec也可以在5年后以私人房地产价格转售。
Propnex Realty首席执行官Ismail Gafoor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尽管疫情肆虐,但几乎每一个EC的推出都表现良好。
伊斯梅尔在谈到由房地产开发商建造并出售给符合条件的新加坡家庭的分层公寓时表示:“公寓楼普遍受欢迎,因为它们是新加坡的优势,而且得到了巨额补贴。”
他指出,共管公寓的价格低于大众市场的共管公寓,后者的价格超过每平方英尺2000新元。
他补充说:“共管公寓仍然是一个价值主张,特别是对那些中产阶级,或者那些希望升级到私人房产,但发现私人房产超出他们的能力的人来说。”
房地产科技公司Mogul的首席研究官表示,共管公寓通常比同一街区的同类私人公寓便宜25%至30%。周一(3月4日),麦鸿崧接受CNA938的《今日新加坡》采访时表示。
他补充说,对于开发商来说,ec被视为一个低风险的选择,因为它们往往由于补贴而被全部售出。
伊斯梅尔预计,未来对共管公寓的需求将更加强劲。他表示,政府考虑为这类住宅腾出更多土地,或许是时候了。
不过,麦鸿崧表示,这样做可能会推高价格。
“如果他们(政府)通过通常的土地招标制度释放更多土地,开发商将出价更高,你将再次看到同样的价格上涨,”他说。
麦鸿崧说,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选举委员会的作用了。
陈女士表示,政府对新ec的供应进行了良好的管理,以确保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否则可能导致对BTO和私人公寓等其他住房类型的需求中断。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所所长钱文兰教授表示,市场力量将自然地起到调节共管公寓价格的作用。
“经济中心是由开发商建造的,他们将通过常规程序获得土地。所以很多时候,市场的力量会发挥作用。开发商必须权衡与大众市场共管公寓相比,提供或推出共管公寓的利弊。”
她补充说,消费者的偏好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今年,政府已经确定了在Jalan Loyang Besar设立EC的地点。另有两个地点在保留名单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