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鸟类基因“储存”恐龙灭绝的记忆: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动物基因组是记忆的存储空间。也许“铭刻在记忆中的”这句话毕竟有其真正的含义。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鸟类的基因组中有一些标记,可以存储导致其恐龙祖先灭绝的大灾难的记忆。这些遗传标记帮助它们进化和生存了数千年,繁衍出了1万多个物种。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恐龙的大规模灭绝为鸟类基因组的快速变化铺平了道路。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发现了鸟类DNA中“基因组化石”的证据,这将有助于揭示鸟类是如何进化的。

  “通过研究现存鸟类的DNA,我们可以尝试检测基因序列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发生后发生了变化,”主要作者杰克·伯夫说,他指的是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人们认为那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Berv说:“这些事件的特征似乎已经以某种方式烙印在幸存者的基因组中,我们可以在数千万年后检测到。”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恐龙的大规模灭绝引发了鸟类基因组中核苷酸组成的变化。

  密歇根大学的一份新闻稿称,这些变化“似乎与鸟类幼鸟的发育方式、成年后的体型和新陈代谢有关”。

  在6600万年前由小行星撞击造成的所谓“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之后,幸存的鸟类谱系倾向于发展出更小的体型。

  它们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迟来”的模式。晚育动物“孵化时还处于胚胎阶段,需要父母喂养,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羽化,”伯夫说。这与“早熟”相反,早熟指的是一出生就准备好照顾自己的物种,比如鸡和火鸡。

  该研究强调灭绝事件如何通过改变基因组进化的重要方面来影响生物体的生物学。

  剑桥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丹尼尔·菲尔德(Daniel Field)说:“这项工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大灭绝事件的巨大生物影响的理解,并强调了导致巨型恐龙灭绝的大灭绝是我们这个星球整个历史上最具生物学影响的事件之一。”

  (各机构提供资料)

  热门新闻

有话要说...